当论文尾页的致谢写完最后一个句号,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5届的毕业生们,像是给大学时光系上了一个蝴蝶结。那些藏在参考文献后面的碎碎念,才是青春最温柔的注脚呀。
有人将导师称作 “行走的文献库”,感恩那些改至凌晨的批注如星光般,照亮了实验数据构成的迷宫;有人说同组小伙伴是“实验室最佳拍档”,一起调试仪器的深夜、分食的加班便当,连失败的实验都成了独家笑料。学院的风洞实验室、污水处理模型,原来早就在论文之外,悄悄把成长的养分喂进了每个晨昏。

这些写在致谢里的“小作文”,是学术旅程的暖心彩蛋,也是青春散场时的限定情书。合上论文的瞬间,带着实验室沾的试剂香、图书馆的咖啡渍,还有满脑子的专业知识,这群少年要去建设会呼吸的城市、守护会唱歌的河流啦!

多年后再翻开这页,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,会变成时光琥珀——里面封着蝉鸣里的实验室、晚霞中的操场,还有一群曾在知识海洋里并肩划桨的少年。